REference materials
Paradigm Shift
T.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http://en.wikipedia.org/wiki/The_Structure_of_Scientific_Revolutions
http://www.des.emory.edu/mfp/Kuhn.html
Toward service science
Service system
R. C. Basole, and W. B. Rouse, “Complexity of service value networks: Conceptualization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BM Systems Journal, Vol. 47, No. 1, January 2008.
Stephen L. Vargo & Robert F. Lusch, Evolving to a New Dominant Logic for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68, January 2004, pp.1-17.
Characters of innovators
Service innovation and new service development
Service experience engineering
Service design process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and reengineering
Business analytics and data mining
Web service and Cloud computing
Service value and quality
Service economy and sustainability
Tribal leadership
Philosophy of Service Science
Reference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COMMUNITIES
這是服務科學的入門,作為服務科學碩士班研究生進入服務科學領域的起點。基於服務科學為跨領域整合的新領域,服務科學導論課程的進行,期望能善用學校內外的學習資源,協助來自不同領域的學生。從學習互動中,援引自己原有的學術專長,與不同領域的學習夥伴一起開拓學習資源,作為後續服務科學不同模組課程學習的基礎。服務科學的基本原理為「服務系統觀」和「價值共創論」。因此,課程的規劃與執行,參與的師生以及所有資源提供者可以視為行動者(actors)。授課老師、助教、以及修課同學成為服務科學導論課程(可視為一個服務系統)的核心成員(這個服務系統的主要行動者)。我們要如何來啟動這個服務系統,以及這個服務系統的價值論述是什麼?服務科學導論的價值如何共同創造出來,成為核心成員的共同任務。
為了達成從行動中來體會服務系統觀,學習做到價值共創,課程的進行將邀請所有核心成員組成一個行動者網絡(actor network)來連結、分享、合作、以及創造價值。學習互動就從實現自己的價值論述開始。
學習目標:
1. 學生能以服務系統觀,共同創造服務科學導論課程的價值創造。
2. 學生能善用服務系統觀完成一個服務系統創新的提案。
3. 學生能善用資訊系統以及服務設計方法與工具,完成創新服務雛型系統
學習活動:
本課程的進行以各式學習活動為單位,串接成學習內容的吸收、學習態度的培養、學習能力的擴展、以及學習影響力的實現。主要的活動有
1. 服務科學探索活動:服務科學是一個跨領域整合的學術領域,其中包含不同的學科與其貢獻的方法與技術。加上進入服務科學領域的學習者具有其原來的學術專長與實務經驗,如何從自己學術背景為起點,在服務科學研究所的兩年學習歷程中,成為一個具有跨領域學習與合作創新能力的服務科學家,是立即且必要的探索。
2. 服務系統探索活動:服務系統是一個描述不同行動者所組成能創造彼此價值的系統。我們早已經生活在現階段的生活與產業環境中而不察覺。因此,我們將進行一系列的探索活動來學習如何進入實務場域,發掘現象下的行動者網絡,描述系統運作以及價值創造的過程與結果,進而評量服務系統的健康與永續性。
3. 創新服務設計活動:發掘既存服務系統可以增進價值的機會、或是創造一個尚未存在的服務系統來滿足生態系統中尚未被滿足的需要,需要創新服務的研發與測試。創新服務的設計將從服務設計的理論、方法、工具的學習、練習過程中發展出創新服務的雛型以及雛型驗證。
4. 服務科學行銷活動:經由學習活動過程中的自我覺察、文本編輯、成果展示,作為自我檢視、分享、以及與其他人溝通服務科學的學術價值,是本課程學習的副學習。
課程進度(隨課程進展會進行部分調整)
週次 |
日期 |
主題 |
課堂活動 |
課後作業 |
備註 |
1 |
09/14 |
什麼是服務科學? |
聽講 |
聽講:再問服務科學 |
|
2 |
09/21 |
中秋節連假(不上課) |
聽講、討論 |
閱讀:第一章服務系統觀 |
|
3 |
09/28 |
服務系統觀 |
聽講、討論 |
閱讀:第二章邁向服務科學領域 |
|
4 |
10/05 |
邁向服務科學領域 |
個案討論 |
閱讀:服務主導邏輯(1~4) |
分組完成 |
5 |
10/12 |
服務主導邏輯(一) |
聽講、討論 |
閱讀:服務主導邏輯(5~7) |
|
6 |
10/19 |
服務主導邏輯(二) |
個案討論 |
閱讀:服務主導邏輯(8~10) |
期末專題構想 |
7 |
10/26 |
服務創新與設計 |
聽講、討論 |
閱讀:這就是服務設計思考 |
|
8 |
11/02 |
服務設計工作坊 |
分組練習 |
閱讀:這就是服務設計思考 |
|
9 |
11/09 |
期末專題提案 |
分組報告 |
閱讀: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 |
期末專題提案 |
10 |
11/16 |
永續發展 |
聽講、討論 |
閱讀:清華永續發展年報 |
|
11 |
11/23 |
韌性導向服務創新 |
聽講、討論 |
閱讀:勞動僱用資本:以經濟民主翻轉資本主義之路 |
|
12 |
11/30 |
合作與團結經濟 |
世界咖啡館 |
|
企業模式思辨 |
13 |
12/07 |
企業轉型與數位轉型 |
個案討論 |
|
|
14 |
12/14 |
期末專題進度報告 |
|
閱讀:AI 2041:預見10個未來新世界 |
|
15 |
12/21 |
AI& HI |
|
|
|
16 |
12/28 |
AI& HI |
|
|
科技致能服務創新 |
17 |
01/04 |
期末報告準備週 |
|
|
|
18 |
01/11 |
期末專題成果報告 |
分組報告 |
|
|
1、 池熙璿,服務主導邏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5575)
2、洪敬舒、 張烽益 ,勞動僱用資本:以經濟民主翻轉資本主義之路 (https://labor.ngo.tw/about-labour/publications/when-labor-hires-capital)
3、周睦怡,經濟不是市場說了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6507)
4、服務科學:服務系統觀與價值共創論(https://www.s3tw.org.tw/OnePage_List.aspx?tid=1134&id=1236)
5、池熙璿,這就是服務設計思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83593)
學習的成績取決於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效以及對課程的服務系統貢獻的程度來評量。包含
1. 課程參與:30%
2. 學習專案: 30%
3. 個人作業: 20%
4. 期末策展: 20%